既有企業也能是創新擴散的革新者!善用 AWS 雲端資源加速微服務應用落地
今日的創新,成就明日的經典!美國學者 E.M.Rogers 多年前提出「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Theory)認為:「因部分人的開放思想、更願意接受新觀念、嘗試新形態策略,所以創新才能持續擴散開來。」如今,AI、巨量資料加快市場革新速度,「不創新,就等死」的警鐘,不僅催促傳統標竿企業邁開步伐轉型,新創企業也想藉此成功找到商機切入點。
在 E.M.Rogers 理論中,把創新分成五階段,而你的企業是最後一階的「落後者」,還是成為積極主動的領先「革新者」?台灣高達 95% 的企業屬中小企業,許多企業主、IT 主管一想到「創新」,腦中便浮現資源不足、流程複雜、人力不夠等挑戰;又或是因應市場變化,不知從何開發創新業務模式,種種困難成為企業求新求變的瓶頸。
而雲端資源正好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現在透過雲端服務應用,就能幫助企業節省資源,又能讓經營者把心力專注放在業務策略。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這裡就是指「雲原生(Cloud Native)技術」讓中小企業得以借力使力、有效調度企業資源、加快創新服務速度!
▐ 率先示範 打造透明產業鏈
雖然自食安風暴以來,食農產業開始推動產品溯源追蹤,但是對於畜牧產業來說卻不容易。「雖然是一個產業鏈,但是從飼養到加工銷售各階段各司其職的結果,加上很多都是傳統紙本作業,要做到生產過程中資訊的完整記錄串聯非常難。」吳季衡說明。正因為難以串聯,讓他意識到如果要推動,一定要從自身做起,於是他鎖定台灣消費量最多的豬肉,開始經營養豬場、分切加工廠,希望先建立成功模式做為示範。
正應了「當你真心渴望一件事時,整個宇宙的力量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這句話,當這條迷你產業鏈在2016年打造完成,吳季衡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以台灣小農電商起家,當時正致力於區塊鏈技術的奧丁丁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王俊凱,兩方都希望為台灣農業做一些事,而且一方已經打造好實驗場域、一方擁有技術,一切就這麼水到渠成。
▐ 傳統軟體架構成創新最大瓶頸,最佳助攻手 AWS 挺企業創新
業界有越來越多聲音指出,傳統的軟體架構已經成為創新瓶頸。中小企業正期望通過簡化管理機制,在更彈性、敏捷的系統架構下,獲得更多微服務設計,讓企業 IT 人員可直接在雲原生環境,針對程式進行靈活的小幅改動,並快速部署驗證商業模式,讓創新服務快速落地。
身為全球最全面及廣泛採納的雲端平台,AWS 深知企業加速創新過程面臨的痛點。過去在沒有雲端資源的情況下,經常遇到「想開發新服務,就必須買斷軟體授權,卻又資金不足」的問題;或是缺乏 IT 專業人才,因而面臨技術瓶頸;又或是用傳統標準軟體開發思維,不僅拖慢開發速度,做出的產品也早已與市場商機脫鉤。
然而,現在情況不同了,AWS 除了提供來自全球資料中心超過 165 項功能完整服務,更於每個月定期舉辦線上研討會,讓雲端開發者社群進行交流。
▐ 打破巨石有利小碎石彈性組合,微型服務訴求精巧、獨立又敏捷
為什麼傳統軟體架構造成創新阻礙呢?想像一個情境,如果把軟體架構譬喻為石塊,巨型架構是幾塊大巨石組成,在搬運上較笨重又不靈活。所以在巨型架構內的程序結合緊密,如果想擴增應用程式的程式碼庫,在更新維護的過程中,就會顯得缺乏彈性;開發週期長,也會衍生需求落後風險。
此外,在巨型架構下,某個應用程式的其中一個程序需求新增,就必須擴展到整個架構更新;若是想添加程式碼基底,巨型應用程式在調整過程也更顯複雜。如果想引進新功能、語言、技術,便會因為巨型架構的每個應用程式蘊含大量邏輯,導致開發、維護及管理費時費力,大幅拖慢企業新業務進度。
❝ 時間是企業最珍貴的資產」,雲原生環境對此提供了一種微型服務架構,就像是把大巨石打碎成各樣式小石子,小石子比巨石更具組合彈性。換言之,微服務即是在軟體架構下,將應用程式建立為獨立元件,各小型獨立元件可各別執行應用程式程序,以利每項服務執行單一功能,且每項服務皆獨立運作。 ❞
而微型服務架構就像小碎石之於巨石,能更快速部署、去中心,每項功能可透過定義 API 進行通訊,達到良好隔離優勢。且因為各別服務的形式會在自己的容器內執行,實現獨自擴展、輕鬆部署,又可重複使用程式碼、恢復能力,相當符合台灣中小企業實務需求,輕鬆加速商業創新。
▐ 最完整微型服務平台功能,運算、儲存、聯網一次全打包
呼應 E.M.Rogers 的創新擴散理論,他提到創新具備幾種要素,包含「便利性、兼容性、可靠性」等,這些要素也正是 AWS 微型服務平台的重要特質。企業搭建軟體服務首重運算處理功能,AWS 因此針對微服務的發展需要,提供 AWS 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Amazon ECS)以及 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Amazon EKS) 容器服務,並可在 EC2 的叢集上輕鬆執行應用程式。又或者,在無伺服器環境下,AWS Lambda 不用佈署伺服器就可使用執行程式碼,不僅發揮高可用價值,也拓展程式碼所需的各項工作;此外,也能透過AWS ECS Fargate Mode,讓部署容器應用程式時,也不需要管理伺服器。
當然,除了運算需求,在資料儲存應用服務方面,AWS 也提供以 NoSQL 為基礎的 Amazon DynamoDB 資料庫,協助開發人員建立無伺服器應用程式,快速讀取和寫入請求,解決傳統關聯式資料庫不堪負載的問題。另外,還有專門從雲端建立的 MySQL、PostgreSQL 相容的關聯式資料庫——Amazon Aurora 資料庫,具備開放原始碼優勢。相較傳統硬體執行的標準 MySQL,Amazon Aurora 更提供高於 MySQL 五倍的效能。
從運算、儲存、聯網、監控,到 DevOps 管理,各項服務在 AWS 上建構微服務時,可以依據需求「單樣點餐」或「一次全打包」,一切依據企業使用量付費。同時,AWS 靈活動態的服務組合與搭建的系統架構,可以支援各種應用程式架構的設計,讓企業不再受規模、負載或複雜度的限制。在前往創新路上,AWS 可說是企業的最佳夥伴。
▐ 這些企業靠「微服務」創新,愛料理、D-Link 證明雲原生技術優勢
本次「使用雲原生技術建構微服務應用加速創新」線上研討會,AWS 將分享客戶案例「愛料理」及「D-Link」,分別闡述 AWS 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實務的商業問題,進而達到業務目標。
台灣最大料理社群平台「愛料理」,透過 Amazon Aurora 獲得多重協助,包含橫向地達到擴展的便利性;或縱向地藉由 Amazon RDS Performance Insights 省下開發除錯的時間成本。隨著愛料理近年積極佈局影片食譜市場,AWS Elemental Media Convert 及相關服務遂成為愛料理開發新業務的重要基石。在影音工程開發人才有限情況下,AWS 以最先進的服務技術,為企業省下大量的投資成本,把更多心力投注在其他業務開發上。
身為全球知名網通領導品牌的 D-Link,在過去執行物件辨識的服務開發過程中,因為高密集業務請求,連帶造成高量 CPU 執行情況。為了解決這項問題,D-Link 藉由 AWS Lambda 的協助,不僅解決突然湧入的超高需求量 CPU 負荷,同時大幅提升客戶的使用體驗,並且達到成本控制的多層效益。D-Link 團隊表示:「非常感謝 AWS 的 Serverless 服務,讓我們能夠更快部署以及測試服務。」
上述案例將在線上研討會上有更細緻說明,同時AWS解決方案架構師將跟觀眾分享在 AWS 平台上如何快速運用雲原生相關服務,找到適合自身企業商業模式的相關技術工具。AWS 觀察到,多數成功擁抱雲端的企業,其關鍵心態(Mindset)是勇於接受改變,並且在「上雲」過程,嘗試更貼近雲環境,恰當發揮雲端價值。將繁瑣的技術託付給 AWS 雲原生環境,企業將有更多心思專注在業務服務價值。
出處: 關鍵評論網 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