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AWS官方博客

我们为什么需要开发者社区?

1989年,小心翼翼之下我启动了一台IBM-PC XT 计算机,这应该就是我的代码生涯的开端。那时候曾以为这是一条通往工程师的职业通途,不曾想现在却被嘲笑为“码农”。我不喜欢这个称呼,因为我觉得这已经超出了幽默的范畴,带上了那么一点自黑和无奈的味道。大约外界对于程序员木讷不善言辞、宅家不修边幅以及格子衫等的刻板印象已经成为了这个群体的标准的符号。

不论外界如何看待这群人,但我确信没有一个程序员会真的享受孤独的感觉,因为孤立的状态会对人的思想产生奇怪的影响。在电影荒岛余生( Cast Away)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那个高效、精力充沛的联邦快递(FedEx)的员工查克•诺兰(Chuck Noland)在一场可怕的空难中幸存下来,结果却在一个荒岛上寂寞到只能和一只排球聊天。当然,这只是一种虚构的故事,但心理学家已经观察到了孤立带来影响的证据。从胡同里的居民到北极探险家再到宇航员,所有这些人都感受到了孤立和孤独在改变行为和心智方面的巨大的影响。

人类是一种天生的社会性动物。正是人类的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才使得我们这个物种得以生存和繁衍。不要跟我谈什么自我毁灭的问题,在我熟悉的程序员当中即使是最内向的人也渴望他人的存在。我们必须承认,现在已经不是那个骑士可以挑战风车的时代,单打独斗很少奏效。技术的跃迁让所谓的“全栈工程师”只能是一种寄托;大时代的变局要求每一个成功者必须充分利用他人的知识、经验和额外的智力来解决棘手的问题。就像张楚在他的歌中唱到的那样“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也许你对我的说法还有一点怀疑,因为社会上普遍的看法是开发人员是孤独的。当然,有些人或许更喜欢电脑屏幕而不是人的陪伴。但我也遇到过开朗、外向喜欢与人社交的开发者。但更大的偏见是,人们普遍认为程序员只是在孤立的环境中工作,他们不得不与外界隔绝。归纳起来,程序员的的工作存在着三种状态。一是创造模式,这就是编写、测试和部署代码的时候,这些代码大多是独立完成的;二是观念模式,当想法和概念转变成逻辑和结构的时候,这就是编码的创造性方面。第三种状态是解决问题模式,即开发人员由于错误或不确定性而工作受阻。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工作,构思和解决问题都需要合作。以解决问题模式为例,在互联网的出现以后,开发人员借助于网络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像GitHub、Stack Overflow等网站以及许多的线上社区,帮助开发者在遇到问题时快速地摆脱困境。所以说社区对于开发者来说并非是个新鲜事。与其他职业对比起来,开发人员可以说是最容易协作的人了。只要看看Open Source运动、技术主题演讲的数量、开发者会议和在线社区的增长就看得出来,开发人员知道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来自于协作。

鉴于许多人的共同愿景,建立起来技术人员的社区这似乎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那么,开发人员的社区开展的很好吗?很不幸,我的答案是否定。观察之下,有你会发现有效运作的技术社区和社区内的协作非常缺乏。问题出在哪里呢?

培育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社区的方法是将人们聚集在一起,设定共同的目标,并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这就是“信任”,是社区发展的文化基础。在这之上,人们才肯于为共同的、更大的利益而付出和投入。如何建立这样的信任呢? 这就需要鼓励社区内信息的自由流动与分享,并鼓励对合作作出积极的贡献。这就是技术社区为每一位成员提供帮助的地方。这样的社区围绕着知识共享,并将专家与需要帮助的人员和团队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信任的基础。这个社区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库,它还是一种连接人们付出和获得价值的有效的方式。

获得价值是建立对社区信任的有效方法。如果我信任某人分享的知识,那么我就会信任那个演讲者,我就会信任这个社区能够提供未来的价值。当我信任这个社区,这个社区也会提升我的工作经验,使我能够不断的成长。在这样的信念之下,当我开始推动AWS 用户社区的时候,我为社区设计了这样的口号“学习、分享、成长”(Learning, Sharing and Growing)。过去五年在这样一种“信任”的文化基础之上,由我们的社区之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社区英雄。在他们的组织和支持之下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400多个以AWS为中心的用户社区。他们定期聚会,分享想法,回答问题,学习新的服务和最佳实践。是时候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几位活跃在我们身边的AWS Community Hero

 

邱秉宜,上海 张雨,上海 孙国良,杭州 龚凌晖,上海

 

我与邱秉宜认识的最早,大约是在2015年上海的东海广场。初见之下,我很惊讶他在那时已经参与和组织了很多次AWS开发者 的Meetup,曼谷、新加坡、香港以及上海。在他的周围已经聚集了一批最早的AWS 开发者。张雨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活泼、外向很有组织能力。在此后的几年中,她组织、策划了许多场社区的活动,记忆中尤为深刻的就有那一次在上海的小龙虾之夜。不仅如此,她的外语才华帮助我们拓展了与日本、韩国的社区间的联系。而我与孙国良的第一次见面则很具有戏剧性。记得那是在re:Invent 大会期间,因为中国胃对于西餐的天然抗拒,我们意外的在一家韩国餐馆见了面。至于龚凌晖,我们的初识就是在上海五角场的一次用户社区的活动当中。在此后AWS的许多活动中,例如AWS Summit 、re:Invent 等,都能够看到他关于架构、容器、Serverless等技术的分享。


 

对于邱秉宜、张雨、孙国良以及龚凌晖以及其他许许多多AWS社区的热心参与者我始终是心存敬意的。既是因为他们热情、无私的分享和付出,也为他们的对于社区的执着与坚持。还记得《兄弟连》(Band of Brother) 中温特斯(Richard Davis Winters)的一句台词“我不是英雄,可是我曾经和英雄一起战斗“。很幸运,我认识这些“英雄”,也与他们一起努力过。

谈到一个技术社区也许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但如果聚焦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身上,社区就具有了独一无二的特质,就有了鲜活的性格。有了这样的一群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最好的技术社区!

也许你还记得许多年前Apple 公司那个“Think Different”的广告吗?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语句,一起向这些“英雄”致敬吧!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

他们特立独行,

他们桀骜不驯,

他们惹是生非,

他们格格不入,

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

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赞美他们,

引用他们,反对他们,

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

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

他们发明,他们想象,他们治愈,

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启迪,

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也许,他们必需要疯狂。

你能盯着白纸,就看到美妙的画作么?

你能静静坐着,就听见美妙的歌曲么?

你能凝视火星,就想到神奇的太空轮么?

我们为这些家伙制造良机。

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

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本篇作者


费良宏

费良宏,AWS Principal Developer Advocate。在过去的20多年一直从事软件架构、程序开发以及技术推广等领域的工作。他经常在各类技术会议上发表演讲进行分享,他还是多个技术社区的热心参与者。他擅长Web领域应用、移动应用以及机器学习等的开发,也从事过多个大型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与项目管理。目前他专注与云计算以及互联网等技术领域,致力于帮助中国的 开发者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新一代的互联网应用。